股债利差,也叫风险溢价模型,来源于美联储估值模型(fed 估值模型)。它是股票投资收益率和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差,即 “市场收益率” 高于 “无风险利率” 的部分。其计算公式为:股债利差 = 市盈率倒数 - 十年国债收益率。这里的市盈率 = 每股股价 / 每股盈余,而股票投资收益率是市盈率的倒数。
股债利差扩大,意味着股票的潜在投资收益率相对债券更高,反映出股市的估值相对偏低。此时,股票市场可能处于被低估的状态,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,是较好的股票投资时机。例如,当经济处于衰退后期,企业盈利尚未明显好转,但市场利率下降,导致股债利差扩大,这时候提前布局股票可能在未来获得较高的回报。
股债利差缩小,说明债券的收益率相对股票更具吸引力,股市的估值可能偏高。这可能预示着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风险,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股票投资,或者适当增加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配置比例。比如在股市经历了一轮大幅上涨后,市场估值较高,股债利差随之缩小,此时投资股票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回顾历史数据,股债利差的峰值往往与 A 股市场的重要底部相对应,而低谷往往预示着市场进入高位区间。例如,沪深 300 指数股债利差的历史最高点出现在 2014 年 6 月,随后股市开启一轮牛市;历史最低点出现在 2015 年 6 月,当月上证综指出现大顶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历史情况不能完全代表未来走势,股债利差只是一个参考指标。
不过,股债利差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大多数时候,股债利差数据处于中间位置,其指向性并不是特别明显,还需要结合当时的政策环境、经济周期水平等来综合判断。并且,市场是复杂多变的,历史情况不一定会完全重复,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可能做到绝对正确。